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

邏輯的謬誤

最近常發現一些人常常口頭上掛著一句話,"不一定" 。

舉個例子,我跟我同學說某個考上高普考的人上批踢踢寫心得文,我說他寫的落落長,由此可得知她寫的很詳細。結果我同學回我,寫的落落長不代表很詳細,有些人表達能力差,所以"不一定"。

又有一次,我跟我另一個同學說我大學時修邏輯得到高分,他回我,邏輯高分不代表邏輯好,有可能是污到的,或者是我作弊,所以是"不一定"。

這兩次談話都讓我當時愣住,我當下覺得很困惑,真的是不一定嗎?

照這兩人的邏輯,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。

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。這句話是錯的,因為"不一定"。

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這句話也是錯的,因為"不一定"。

三人行,必有我師。這句話錯錯錯,孔子邏輯不好。

台大學生程度比東海學生好。錯!!不一定。

大聯盟選手水準比日職選手好。當然是不一定阿。

我不禁啞然失笑。

回來看看之前兩次談話,我說一個考上高普考的人寫心得文寫的落落長表示很詳細有錯嗎?一個考上高普考的人有可能表達能力很差嗎?如果他表達能力很差,那他怎麼考上的?
假設不知道那人表達能力如何,正常情況下,寫很長不就表示他把他要講的內容表達的很詳細嗎?

再來,我邏輯拿高分不代表我邏輯好?
那請問我分數怎麼來的?作弊?運氣好?老師用電風扇吹考卷,飛的越遠分數越高?
要知道,考試是測驗學生程度"最公平"的方式。
所謂的最公平,就是拿高分表示程度好,拿低分表示程度差。
我跟我同學講,我當初修課的老師是非常嚴格的老師,而且他沒有加分,換句話說,我的分數全憑實力而得,結果我同學不置可否。

所謂的不一定,不能這樣看,不一定指的就是outlier,我們一般在看事情時不能單單看outlier,而要從整體的觀點去看,中文跟數學的邏輯是不一樣的,在數學上,要每一個都成立才能算成立,但中文看的是大部分的情況,就如同我舉的上述例子。

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。指的是大部分情況下。
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也是指大部分情況下。
台大學生程度比東海學生好。也是看整體。
可以因為outlier,所以得到結論"不一定"嗎?

提供給諸位細細思考。

1 則留言: